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设计全流程管理,提升人才培养终端质量,11月12日下午,设计艺术学院在润美楼 A311会议室召开2026届本科毕业设计工作专题研讨会。副院长顾晓卉、教科办主任钱峰与教师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毕业设计关键环节的重点难点问题展开深度研讨,凝聚提质增效共识。
会上,教师代表们立足各专业特性,结合历年指导经验,围绕五大核心议题展开热烈讨论,既聚焦共性问题寻求统一标准,也兼顾专业特色探索差异化方案。在开题答辩时间设定方面,考虑到四大专业的课程安排与实习节奏差异,代表们一致同意开题答辩时间适当提前,同时明确全院统一的开题完成截止日期,确保整体进度有序推进。
毕业设计主题设定成为本次研讨会的核心焦点。针对主题的定性、场域性、政策性、热点性要求,四大专业教师代表结合行业发展特点各抒己见。环境设计专业强调主题需贴合城乡更新、绿色建筑等政策导向与场域实际;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聚焦数字媒体融合、文化IP创新等热点方向;产品设计专业突出低碳设计、智能产品研发的时代需求;服装设计专业则关注非遗传承、可持续时尚等趋势。关于开题前主题体系构建,大家达成共识:学院层面搭建“政策导向+行业热点”主题资源库,各专业再结合核心课程与专业特色细化方向,建立“学院统筹+专业细分+师生共创”的主题生成机制,有效避免主题空泛化与同质化,同时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创作指引。
在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方面,教师代表们提出全院统一建立“导师跟踪、专业系巡查、学院抽检”的三级督导机制,通过月度进度汇报、中期成果评审等常态化举措把控质量;各专业再结合特性优化管理细节:环境设计专业强化实地调研环节的指导与核查,产品设计专业增加模型制作过程的技术支持,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细化作品呈现形式的规范要求,服装设计专业完善面料选择与成衣制作的跟踪记录,确保过程管理精准落地。
毕业设计材料归档标准与考核材料存储形式的规范,是保障教学管理严谨性的关键。教师代表们围绕四大专业的材料特性,明确了统一归档清单与专业差异化要求:统一涵盖开题报告、设计说明书、过程记录、答辩文件等核心材料,细化格式规范与审核标准。针对电子档存储争议,经研讨确定“全电子档为主、关键材料纸质备份”的统一模式,同时制定四大专业通用的电子档命名规则、存储路径与备份方案,既顺应数字化管理趋势,又保障材料存储安全与查阅便捷性。
顾晓卉认真梳理各专业教师的发言,对大家兼顾共性与个性的务实建议表示充分肯定。她强调,本科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收官之作,四大专业虽特性各异,但质量提升的核心目标一致。学院将汇总此次研讨会成果,出台更具针对性的毕业设计管理细则,既建立全院统一的质量标准,也为各专业预留特色发展空间。同时要求全体指导教师精准把握专业特点与学生需求,强化全过程指导责任,助力学生以高质量毕业设计展现专业素养与创新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