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精准掌握秋学期教学运行动态,及时回应学生学习诉求,持续提升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效能,11月5日下午,设计艺术学院在润美楼 A311东会议室召开期中教学学生座谈会。学院党总支书记刘荣、副院长顾晓卉、党总支副书记张庆领、教科办主任钱峰、教务员沈康宁与全院30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教学核心环节与支撑保障体系展开全方位交流,以师生同心之力,为学院教学工作优化问诊把脉、凝聚方向。
座谈会伊始,钱峰开明宗义,强调学院始终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此次座谈既是对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中期复盘,更是搭建师生深度沟通的桥梁,旨在通过直面教学痛点、聚焦学习需求,为后续教学改革提供精准、可落地的实践依据。随后,学生代表结合专业学习实际,从“教学实施-培养规划-保障服务”三大维度,系统反馈体验与建议,既肯定教学工作中的亮点,也提出建设性改进方向。
在教学实施与效果优化层面,师生围绕课程安排、混合式教学、考试改革三大核心议题展开深入探讨。针对教学安排,学生代表提出大四课程过多,作业量过重,部分课程时间与毕业实习、考研存在冲突,建议学院优化课表弹性,尽可能让专业课程前置;谈及混合式教学,学生普遍认可教师对学习通、雨课堂等平台的运用成效,同时建议部分教师增加强化考勤、小组讨论等互动环节,同步优化线下课堂实践形式,推动混合式教学实现“1+1>2”的融合效果;关于考试改革,学生代表积极支持学院推行的“作品答辩+项目考核”非标准化模式,认为其更契合设计类专业特色,同时希望进一步细化考核标准,强化考风宣传,以公平透明的评价体系激发学习动力。
在培养规划与资源供给方面,学生代表聚焦培养方案、教材选用与实践教学三大关键领域建言献策。针对培养方案,学生提出应进一步提升课程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建议增设新媒体设计、数字艺术等贴合行业趋势的课程模块,同时丰富选修课种类、推动跨专业课程资源共享,满足个性化与复合型人才培养需求;谈及教材选用,学生反映部分专业教材内容更新滞后,难以覆盖行业最新动态,希望引入案例丰富的实训教材或优质电子资源;在实践教学环节,学生代表建议增加校外实习基地数量、优化校内实验室设备预约流程,并配备更多 “双师型”指导教师,以专业指导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在支撑保障与服务优化维度,学生代表围绕教学条件与服务机制提出具体建议。条件保障方面,学生希望学院进一步改善教学硬件环境,增设教室电源插排数量,尽可能实现每个班级配备一间固定教室。服务机制方面,学生建议进一步增加实验室开放时间,强化实验员对学生实践操作的指导和培训,为学习创作提供便利。
会上,学院领导与相关负责人全程认真记录,对能现场解决的问题逐一回应,对需深入研究的事项明确责任分工。刘荣在总结中强调,学院将把此次座谈收集的建议系统梳理为“问题清单”,并转化为“改进清单”,由教科办牵头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推进时限,切实将学生诉求落到实处。此次座谈会不仅搭建了师生高效沟通的平台,更为学院教学质量提升注入了新方向,未来学院将持续以学生需求为导向,不断优化教学体系,为学子成长成才筑牢坚实根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