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上午,设计艺术学院举办2025级秋学期研究生入学教育活动。副院长王文广主持,党总支副书记张庆领、实验中心主任戚凤国、学科秘书王燕及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教师季荣等参加。
本次活动通过系统化的学术引导与专业化的培养规划,为新生开启了研究生阶段的学术征程。活动包含作品解析、实验室参观、培养规划解读及优秀成果展示四个核心环节,充分展现了学院严谨的学术氛围与创新的教育理念。
王文广在讲话中强调,研究生阶段应当注重学术创新能力的系统培养,建立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并在设计实践中深化理论认识。
张庆领从学术规范与学风建设的角度,对研究生的学习研究提出了明确要求。
戚凤国带领新生们参观了学院的科研实验室集群,并详细介绍了数字媒体实验室、材料工艺实验室及陶艺工作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技术配置与研究定位。在参观过程中,着重讲解了各实验室在支撑设计创新研究中的功能定位,以及跨学科研究方法在设计实践中的应用前景。这种沉浸式的平台体验,使新生对设计研究的硬件支撑与跨学科研究方法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
王燕系统阐述了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整体架构与学术要求。从课程体系、研究训练、学术评价等多个维度,详细解读了设计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学术标准与发展路径。
季荣以"设计研究的创新路径与方法"为主题,对学院历年优秀作品进行了深度解析。通过对作品创作思路、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的系统分析,阐述了设计研究中的方法论体系,引导学生建立严谨的学术思维。在解析过程中,特别强调了设计问题的发现与界定、研究过程的逻辑建构以及创新成果的学术价值等关键要素,为新生指明了设计学术研究的基本规范与方法路径。
获得第三届中国研究生“美丽中国”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宋玲玉同学,从研究选题、方法创新和成果价值等角度,分享了他的获奖作品《大美盐城》。通过对作品创作过程的学术化解读,她展示了如何将理论研究与设计实践有机结合,实现了学术创新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宋玲玉同学的分享为新生提供了可借鉴的研究范例,展现了学院在设计创新研究领域取得的成绩。
本次入学教育活动通过多维度、深层次的学术引导,帮助2025级研究生新生建立了对设计学科研究的系统认知。王文广表示,学院将继续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创新研究能力和跨学科视野的高层次设计人才,为推动设计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